上周,在经过数据权重调整、高官频频吹风等操作后,美联储进一步强化“短期内继续加息”预期。此举不仅加剧了市场机构对美国经济加速下行的忧虑,而且在全球贸易增长持续放缓背景下,这或许将进一步抑制需求。
2月14日,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,今年1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(CPI)环比上涨0.5%、同比上涨6.4%,两项指标涨幅均超出预期,其中环比涨幅升至3个月来的高点。2月16日,美国发布的1月终端需求生产者价格指数(PPI)较上月上涨0.7%,高于市场预期的0.4%,是去年6月以来的最大月度增幅。有分析指出,这两项指标加上此前超预期的就业数据,令市场机构不得不修正观点,转而认为“美联储的加息时间比之前预计得久”。
美联储乐见市场机构这种预期转变。就在数据发布后不久,美国克利夫兰联邦储备银行行长洛蕾塔·梅斯特、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行长詹姆斯·布拉德“趁热打铁”,先后公开呼吁进一步加息以确保通胀率的下降趋势。目前,美联储多数官员认为,通胀数据有所放缓,但通胀水平仍然太高,因此即使面临经济衰退的风险,美联储近期也频频表态支持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。
不过,也有观点指出,美联储强化加息预期所依凭的通胀和就业数据存在修饰和失真问题,货币政策面临的调控难度在增加而非消退。
从通胀数据看,美国劳工部此次发布的是CPI支出权重更新后的数据,其中住房项权重上升,交通运输项、食品项权重下调,权重更新频率也从两年一次变为今年开始的一年一次。有分析指出,去年美国住房租金持续走高,尽管近期出现回落,但整体水平较去年同期依然有较大增长,因而此次增加住房项权重,成为1月通胀数据上升的直接原因。
从就业数据看,美国1月新增非农就业人口51.7万,是市场预期值18.7万人的近3倍。美联储据此认为,美国劳动力市场需求强劲为员工薪资水平和服务价格带来上行风险,导致美国通胀压力持续存在,需要继续加息。不过,也有分析认为,美国的劳动参与率跟疫情前水平差距较大、新增就业兼职岗位多而全职岗位减少、劳动力需求持续下降等问题比较突出,目前的就业指标不能准确反映美国劳动力市场实情。
美联储希望让市场相信,可能需要将利率持续提升到此前预期的5%甚至更高水平,直至有让人信服的迹象表明通胀下滑。不过,既要通过加息降低通胀,又要维系失业率不至于过高,还要确保经济不至于过度收紧而陷入衰退,其中的难度着实不小。
持续加息的外部影响需更加值得警惕。今年1月达沃斯论坛期间,世界贸易组织(WTO)总干事伊维拉曾呼吁关注影响贸易的不确定性因素,利率走势正是其中重要一项。由于美联储加息是通过抑制需求来降低通胀,因而持续加息在加大美国经济衰退风险的同时,势必抑制需求增长,对全球贸易产生负面外溢影响。在全球经济出现复苏迹象、正值发挥出口对经济支撑作用之际,美国令人意外地冒着经济衰退风险调整通胀数据、强化加息预期,由此产生的影响冲击,不可不察。(经济日报 连 俊) |